软弱与妥协,这挣不脱的枷锁
软弱与妥协,这挣不脱的枷锁
有时候觉着,大多数人的人生都充满软弱与妥协。见到可能的机会不去把握,生怕自己干不成。见到希望的姑娘不去主动,生怕自己遭到白眼。有的人面对他人一步一步侵蚀自己的利益选择妥协,有的人请求别人帮个小忙都要思前想后。有的人,面对服务员会支支吾吾,有的人,丝毫不敢拒绝别人的请求。
为什么人会软弱,即使主动与勇敢带给他的收益非常巨大?为什么人会妥协,即使它拥有不妥协的权利与力量?
在过去,或者更准确地说,在远古时代,“胆小者算法”较之于“勇敢者算法”的收益是更高的,胆小者在面对未知时往往冷静而敏感,他们总是思前想后,不会为了一俩个猎物搏命。勇敢者倾向高风险高收益的买卖,他们更有可能在狩猎中倒霉。当然,胆小者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表现出胆小的一面,如果一个行为对他们的奖励足够丰厚,这种激励会打败他们的谨慎,驱动着他们前进,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繁衍与性。
然而,在现在,“胆小者算法”似乎渐显颓势,具体表现为,“胆小者”更注重道德与规矩,更倾向于维持现状而非改变,更爱好向内而非向外。这一切表现的根源,在于他们认为这样更加安全。然而,被道德与规矩框死的人往往难以放开手脚,倾向于维持现状的人往往难以改变世界,爱好向内而非向外的人往往沉浸于自我与虚无。与之相对的,“勇敢者”在这个社会获得了更多正向激励,企业家是“勇敢者”,他们不注重道德与规矩而专注了利润,他们倾向于浮动的收益而非固定的工薪,同时,他们需要大量的精力向外探索。同样的,杰出的政客,优秀的科研人员,他们大都是“勇敢者”,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充斥着“胆小者”,于是乎“勇敢者”出尽了风头。
尽管一些“勇敢者”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,但我们的社会却在培养“胆小者”而非“勇敢者”,特别是在中国社会。在小初高,老师会教导你要好好学习而非整些别的“歪门邪道”,学校会要求你遵守道德守规矩,没事不要麻烦别人,事事自己完成。在学习成绩优异的人群中,一部分人就是这样在学校里耗尽了自己的锐气,专注了学校与社会要求的道路,成为了一名努力的”胆小者“。而对于勇敢者呢?我们需要知道的是,社会需要稳定,如果大家都是勇敢者,那么统治阶级还玩不玩了?今天你来一句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“,明天他来一句”风水轮转,今天主席我来做“,你说统治阶级会坐以待毙吗?所以,近乎所有的政权建立后的前几件事,必然包括重提礼治,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“愚民政策”,宗旨是教导大家成为“良民”,科举制度就是这样的,维持社会稳定,其余很多东西也是这样的。
总的来说,现代社会一方面在鼓励“胆小者”,但却在压榨“胆小者”,一方面奖励“勇敢者”,一方面提防“勇敢者”。
要想获得世俗的成功,又或者更情怀一点,要想获得人生的解放,我们必须一定程度上抛弃我们基因自带的“胆小者”算法。对于一部分天然具有优势的人来说(比如一些高富帅,天才等),他们的资源优势与自信天然地抵消了“胆小者”算法的大部分副作用。而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,则必须主动地抵制“胆小者”算法的副作用。
具体应该怎么做呢?首先,我们必须从理性上理解“胆小者”算法,这是我们进化自带的软件,是基因性的,大多数普通人都是“胆小者”,这并不是一个特例。其次,我们必须从行动上克服”胆小者“算法,迈出第一步总是困难的,但后面几步的阻力则会小很多,在面对一些决策/事务的时候,如果我们已经判定行为本身并没有实际性的损害,那就逼自己去做。就好比你遇见了一个一见倾心的女孩,考虑一番,你上去搭话的损失最夸张无外乎丢了点面子,这点成本是你主观放大的,在客观上无疑是不足为虑的,为此,为了可能的故事,你有必要逼自己一把。最后,你需要养成”勇敢者“的心态,理解”胆小者“算法,践行”勇敢者“行动对这一点很有帮助,长此以往,你自然会养成”勇敢者“心态,明白成为”勇敢者“的收益,不仅敬佩”勇敢者“更想要成为”勇敢者“。
现在是2024/5/10晚上11:53,我坐在超算320旁边的椅子上,为什么我突然想到这些东西,因为我今天没能主动跟她搭上话-_-